——切尔斯特·睡前酱
最近,睡前酱认识的新媒体运营越来越多,很多小伙伴写的推送号非常的棒,但一直对运营和编辑的界限感觉很模糊。
虽然自己觉得,作为编辑应该重视文章质量,但领导又会强制的把KPI放进日常考核里,让自己码字的压力非常大。
另一反面,如果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投放广告,分析粉丝增长数据,又会影响写文章的效率,而且作为编辑,做这些不顺手,也不专业,希望有专业的运营人员来配合自己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编辑还是运营了。
在这种工作现状下,大多数运营朋友们,其实已经逐渐脱离了月薪3000的编辑范畴,但还没有完全变成一个合格的月薪最高3w的运营!
处于「运营之下,编辑之上」的位置。
首先明确运营和编辑区别在哪?
作为月薪3000的编辑,可以说你的工作是没有特殊性的,任何时候都可以有新人取代你,要找到自己的价值,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,对于运营来说,需要比编辑更多掌握的东西主要是这3点。
1.理解产品
找到自己产品的精准定位
懂得用户想要什么
对于编辑来说,文章的数据第一,但只有理解了自己所运营的自媒体对应的产品,才能让你的自媒体运营有实际的意义。
很多新媒体的小伙伴们喜欢发段子,发鸡汤,这样数据确实会很好看,转发很多,评论也很真实,但是,看完之后没有人讨论你这个产品,这个数据可以说毫无意义。
这个是什么意思呢?
比如说天才小熊猫的微博,每一篇都能引起疯狂转发。但大家看过了笑过了转发了,仔细想想,你还能记得哪一个广告主?当一条微博/微信的笑点光芒太过耀眼甚至掩盖了产品本身的时候,用户的关注就会在笑点上,自动忽略掉产品。
所以,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在于理解产品。
无论是写软文还是写段子或者鸡汤,要熟悉自己产品的历史及功能点,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,知道产品吸引用户的点在哪里,能够快速定位,并且提取出关键部分让用户接受自己的产品。
至于怎么理解产品,了解用户,底下有详细可操作的方法论。
2.了解用户
用户想要什么
我们就给他什么
对于编辑来说,用户是自己的受众,或者说,我写啥你就看啥,不爱看就憋着。
但对于运营来说,投其所好才是重中之重。
在大数据的时代网上有很多用户群体的数据报告,然而这些所谓的大数据特征报告,真的就适合自己的产品吗?
在睡前酱刚接触互联网产品的时候,做公众号定位,app用户群体定位,也会经常陷入搜索大数据的误区。然后陷入一个「明明是用户需求 ,就是没人买单的」怪圈。
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?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用?
而网上这些大数据,很多都是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写出来的,甚至可能是某种产品的广告。
比如说,去年我调查鞋子这个品类的销售数据,网上的大数据显示:在网上买鞋子的,60%是男生,甚至买高跟鞋的还有10%是男生。但是仔细调查的话你会发现,其实这10%的男生,是给自己女朋友买的。。那么在那60%里面,有多少是属于这种呢 ?
对用户的理解,建立在长期接触用户,和用户打成一片,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。新媒体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微博粉丝、微信粉丝都是自己的用户。他们喜欢看什么,不喜欢看什么,三观如何,都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反复的尝试与验证,才能掌握清楚。
3.掌握传播
传播不仅指内容
更多是指运营手法
这个是对所在平台的传播规律、逻辑要有深刻理解的问题,而不仅仅只是文章内容好坏的问题。
每一个阶段,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引爆手段是不一样的,这个需要自己反复的去尝试、阅读和观察。
比如去年初的时候流行的新年签,无数账号通过这个手段引起了爆炸性的传播并圈入大量粉丝,直到最后引起了微信官方的关注彻底封杀了这一手段。还有14年因为神经猫的爆火带动的H5游戏产业,喧闹了半年之后也自己慢慢平息了,但是在H5这个领域,杀出来一个卡娃微卡,占领了自己独特的品类——H5微信贺卡。
这些形式一直都在变化,但方法论没有变过,那就是传播的逻辑,引爆点,传播节点,传播形式三个要素。
很多老运营会说,你要学会看数据,才能把自己的公众号运营的更好。
年轻的编辑们就开始打开后台,看看阅读量和转发量,觉得还行,沾沾自喜之后,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粉丝数据还是很惨淡。
这是为啥?
编辑看的那些东西,没有在产品的运营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单篇文章的阅读量固然很重要,但是了解阅读来源更重要,因为不同的阅读来源,决定了不同的阅读场景。
例如,从朋友圈打开的文章,他的标题、配图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如果来源于好友分享,那么可能就是因为文章的观点特别打动人——比如睡前酱这篇干货,看完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转发给自己的小伙伴学习。
为什么会这样?
这才是最重要的事。只有这样看数据,并且知道了每一个数据代表的是什么,才能准确的把握住粉丝的想法,掌握传播的真相。
so 冲击月薪3w 我们可以做什么?
这个位置的我们,对运营有了一定的理解,但还没有完全找到进入运营体系的工作循环,在编辑工作之余,会有意识地去理解用户的喜好,寻找一些自己的成长和改变。
所谓的运营体系工作循环是指什么呢?
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,喜欢什么,知道如何投其所好,然后引起转发和传播,最后引导回流——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。
为了明白这一点,我们需要在前期有一些自己的积累和转变。
1.基本功要扎实
这是唯一可以仅靠自身就获得的积累
基本功包括3点:文字功底、选题能力、观察用户的能力。
文字功底是能入这一行的基本能力了,如果连码字都有问题,建议多看点课外读物,报刊杂志也行。
选题能力:睡前酱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有提及过选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,回复【选题】即可查看!
观察用户的能力:在写文章的时候,要想到自己的用户群体,是否喜欢这篇文章的观点,能不能让用户喜欢并主动为你转发。
内容好不好,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,有趣就是有趣,无聊就是无聊,是完成自己的第一步数据积累的主要前提,也是用户能够接触到你的最快途径——总不能让人看一眼就跑路吧,那就更别说后面的那些东西了。
这东西需要长期的锻炼和打磨,不可能一蹴而就,别怕被打脸,没事就多写写,写的不好就反省数据,有人骂就多虚心接受,等脸皮厚了,写的东西也就慢慢能看了。
2.渠道积累
没有渠道
再好的内容都没人看到
睡前酱曾经运营一个8K粉丝的小账号,辛辛苦苦的码了很多字,但是粉丝转化率及其低下。后来有天发现别的账号原文抄袭了我的某几篇原创内容,每篇都是10w+,我就很郁闷了,甚至一度开始怀疑,自己坚持原创是不是真的有价值。
但后来慢慢接触的更多之后,就会理解这些,渠道有多重要。
就像一个水池,如果只在池子里翻腾,永远也只有那么多,只有新增了更多水源,才能让你的粉丝池多起来。
所以在某个时候开始,不善社交的我也被迫开始加入越来越多的运营社群,和更多的新媒体从业者交流经验,找机会研究合作和互推。(然而这点我也做的不好,愿意和睡前酱交流的小伙伴可以从后台回复和我聊天吖~)
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属于自己的渠道资源之后,才不会受限于某个账号或者说公司,完成自己从编辑到运营的价值提升。
3.对运营的正式理解
运营的正确姿势是:经营
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(。。作大死的我),运营分很多种:内容运营、社群运营、渠道运营…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,运营的核心是:经营。
如何经营已有的产品,并且通过手法运作,把更多的人圈进来。
要抛开编辑体系的固有心态认识到这一点,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,但是做的还不够好。
以前在看到一则地铁广告或者电视广告的时候,下意识的会去分析,这个广告的文案是不是足够好,吸引用户的效果是不是足够强。
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广告都是傻逼的,文案一坨屎,基本上那些文案教材里写的负面案例就是这些。
但是这些文案,是有效的,能够带来实打实的利益。
直到后来有天我开始不在专注于这个文案怎么样,而开始分析这个广告背后的逻辑:面对的人群可能会被那种说服体系打动?这个广告的阅读场景是怎么样的?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造成传播?
这时候我才发现,比起表面上就能看到的文案,这些我没有看到过的,被那句「今年过节不收礼」这种傻逼文案掩盖的更大量的动作,真是太令人敬畏了。
编辑,运营
更新日志
- 小骆驼-《草原狼2(蓝光CD)》[原抓WAV+CUE]
- 群星《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》[320K/MP3][105.02MB]
- 群星《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》[FLAC/分轨][480.9MB]
- 雷婷《梦里蓝天HQⅡ》 2023头版限量编号低速原抓[WAV+CUE][463M]
- 群星《2024好听新歌42》AI调整音效【WAV分轨】
- 王思雨-《思念陪着鸿雁飞》WAV
- 王思雨《喜马拉雅HQ》头版限量编号[WAV+CUE]
- 李健《无时无刻》[WAV+CUE][590M]
- 陈奕迅《酝酿》[WAV分轨][502M]
- 卓依婷《化蝶》2CD[WAV+CUE][1.1G]
- 群星《吉他王(黑胶CD)》[WAV+CUE]
- 齐秦《穿乐(穿越)》[WAV+CUE]
- 发烧珍品《数位CD音响测试-动向效果(九)》【WAV+CUE】
- 邝美云《邝美云精装歌集》[DSF][1.6G]
- 吕方《爱一回伤一回》[WAV+CUE][454M]